|
||||
|
||||
在机械公司车间的生产一线,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:他身着深蓝色工装,工装口袋里总装着笔记本和卷尺,时而俯身查看图纸,时而穿梭于机床之间,不时与工友交流技术细节。他是车间副主任,是专职工程师,更是党员队伍中一面鲜亮的旗帜。他叫陈永杰,用十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,将党员的初心写在车间里,把使命刻在技术上,让“先锋”二字在平凡岗位上绽放出璀璨光芒。 铸魂立根,以理论之光照亮匠心之路 作为一名党员,陈永杰(他)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成长的“根”与“魂”,从未有过丝毫懈怠。翻开他那本边角磨得发毛的笔记本,密密麻麻记录着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心得,字里行间满是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思考。他常说:“学理论不是为了应付,是要把‘为人民服务’的宗旨融入技术里,把‘高质量发展’的要求落在车间里。” 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后,陈永杰主动组织车间党员开展“创新驱动发展”主题研讨,带领团队将战略思想转化为行动指南。他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,针对车间生产效率瓶颈问题展开研究。通过引入精益生产理念,优化生产流程,成功将关键部件的生产周期缩短了20%。理论学习不是空喊口号,而是能把准方向、激发干劲的“动力源”,陈永杰用实际行动证明,党员的思想觉悟,最终要体现在为企业创造价值、为职工解决难题的具体实践中。 精业笃行,以工匠精神筑牢质量之基 从车间技术员到专职工程师,从普通党员到车间副主任,陈永杰的角色在变,但对技术的“较真”从未改变。作为生产车间技术“把关人”,他对生产的每个环节都“锱铢必较”。2024年冬,在迪拜吉达塔305塔式起重机引导梁制造的关键项目里,挑战重重,问题频出。从活动件制作工艺到图纸错误,每一个难题都如拦路虎般横亘在前。但陈永杰毫不退缩,驻守在生产一线,亲力亲为协调物料供应与人力调配,依据实际精准把控施工节奏。为追赶工期,他身先士卒,加班加点,凭借精湛技艺与果敢决策,他逐一破解难题,最终保障塔机按时交付。 作为管理“责任人”,他经常深入生产一线,亲自检查产品质量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。在一次大型设备的焊接工序中,工人按照常规参数操作,陈永杰凭借多年经验,察觉到焊接纹路存在细微异常。他立即叫停生产,带领团队反复试验,最终发现是原材料批次差异导致的问题。他要求全部更换材料,并重新制定焊接参数,避免了一起可能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。 陈永杰常说:“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,让他成为同事们心中的“质量守护神”。 聚势赋能,以担当作为激活团队之力 作为车间党支部委员,陈永杰始终把培养青年职工、打造过硬团队作为使命。他常说:“我是党员,就要把‘传帮带’的责任扛起来,让年轻人少走弯路、快成长。”他通过“师带徒”机制,与2名青年职工结成对子,不仅手把手传授技术,更以身作则传递严谨的工作作风。 青年技术员刚入职时,面对复杂的三维机械设计软件常常手足无措,连基础建模都要反复试错。陈永杰看在眼里,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,结合车间生产实际为他量身制定学习计划:前两周专攻软件基础操作,每天抽出1小时带着练习绘制标准零件;接下来通过拆解过往的设备改造案例,教他如何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行的图纸参数。遇到技术员卡壳的地方,他会翻开自己积累多年的工作笔记,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耐心讲解:“你看这里,当初我也犯过同样的错,后来发现要结合材料特性调整公差……”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,让技术员在三个月内就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任务。此外,陈永杰还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,鼓励大家分享经验、共同进步,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,让整个车间团队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。“陈主任是真把我们当徒弟带,从软件操作到工作思路,从技术细节到责任担当,所有压箱底的本事都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了。”提起陈永杰,青年职工们无不感慨,“跟着他干,心里踏实,成长也快!” 从车间技术员到“双肩挑”干部,从普通党员到中流砥柱,陈永杰诠释了“党员”的分量——不是挂在嘴边的称号,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;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,而是脚踏实地的付出。他用匠心铸就品质,用担当凝聚团队,用奉献温暖他人,用实际行动证明: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只要扎根一线、心向群众,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陈永杰将继续以初心为帆,以匠心为桨,在生产一线书写属于新时代党员的奋斗篇章。 |
||||
【打印】
【关闭】
|
||||
浏览次数:
|
||||
|